177 和王炎聊阿伦特:不思考,无以爱|独上阁楼
“我讨厌当个刺儿头,”汉娜·阿伦特曾说,“但恐怕我确实是个刺儿头。”因为“平庸之恶”,她的名字为无数人所熟知,却少有人了解求真的勇气曾为她招来过多少攻讦。
本期「独上阁楼」,主播柏琳将和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的王炎教授一起,走近“邪恶女人”阿伦特的思想世界。
在王炎看来,阿伦特可能是被误解最深的一位思想家。她的作品矛盾重重,一方面背靠深厚的古典哲学传统,又无时无刻不在与传统背离:她如何继承了老师海德格尔的理论,又为何与他分道扬镳?作为纳粹反犹政策的受害者,亲历过集中营的她为何被犹太世界指为“叛徒”?晚年的她对“沉思”的批判态度发生了怎样的改变?当“爱”已经成为一个过于宽泛的词语时,她又为何会说“我从未爱过任何民族或集体,我只爱人”?
在这个已经被冷战、核威胁和人工智能技术彻底重塑的时代,我们愈加迫切地阅读这位曾从至暗时刻幸存的思想家,渴望得到解答。不过,她一定会反对我们以她的作品来类比今日世界的种种危机。正如她以生命向我们展示的那样,思考绝非少数人的特权,我们只需成为“我们所是”。毕竟,照亮黑暗时代的不是象牙塔内的理论火炬,而是无数不愿随波逐流之人的莹莹微光。
【本期嘉宾】
王炎,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教授,博导。开设文化媒介、电影、西方古典等课程。
【本期主播】
柏琳,独立记者,作家,北京外国语大学巴尔干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。著有《双重时间:与西方文学的对话》《边界的诱惑:寻找南斯拉夫》。
【时间轴】
01:54 为什么说阿伦特是“被误解最深的一位思想家”?
06:42 阿伦特如何继承了老师海德格尔,又如何与他分道扬镳?
10:06 阿伦特背离哲学传统,拒绝“透过现象看本质”
12:51 如何理解阿伦特的“行动”理论?“行动”和“劳动”“工作”有什么区别?
26:02 古希腊的公共生活是否被阿伦特浪漫化了?今天我们如何参与公共生活?
33:22 《艾希曼在耶路撒冷》让阿伦特成了饱受争议的“邪恶女人”
38:01 抵抗“平庸之恶”的武器,就藏在阿伦特的未竟之作《心智生活》里
41:34 ChatGPT有问必答的时代,我们为什么更加需要保有判断力?
44:11 理解阿伦特的关键问题:怎样去爱“复数的人”?
50:38 阿伦特的幸存哲学:想象力如何帮助我们抵御邪恶和黑暗?
【节目中提到的人名和作品】
- 人名
阿道夫·艾希曼(1906-1962):纳粹德国高官,大屠杀“最终方案”的主要执行者。1961年,因反人类罪等十五项罪名被起诉,最后于1962年6月1日被处以绞刑。
马丁·海德格尔(1889-1976):德国著名哲学家,存在主义的创始人之一,也是20世纪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。曾支持纳粹政权,1945年盟军占领德国以后,他因此被禁止授课。1959年退休后,他避居在家乡黑森林的山间小屋,极少参加社会活动。代表作有《存在与时间》《同一与差异》等。
埃德蒙德·胡塞尔(1859-1938):德国著名哲学家,现象学的奠基人。代表作有《现象学的观念》《逻辑研究》等。
卡尔·雅斯贝尔斯(1883-1969):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、神学家和精神病学家。代表作有《时代的精神状况》《历史的起源与目标》等。
克洛德·朗兹曼(1925-2018):导演、作家、哲学家,法国知识分子圈的重要人物,主编由萨特创办的《现代》杂志。代表作有《浩劫》《活人路过》等。
埃里希·奥尔巴赫(1892-1957):德国著名语言学家、比较文学学者和评论家。代表作有《摹仿论:西方文学中现实的再现》《但丁》等。 - 书籍
《艾希曼在耶路撒冷》《极权主义的起源》《人的境况》《心智生活》《论革命》[美]汉娜·阿伦特
《耶稣传》[法]欧内斯特·勒南 - 影视
《浩劫》
《君特·高斯对汉娜·阿伦特的访谈》
【出品人】蔡欣
【制作人】何润哲 广岛乱
【文案编辑】阁楼客
【运营编辑】黄鱼 不理
【后期剪辑】KIMIU
【音乐】钱子恒
【视觉顾问】孙晓曦
【视觉指导】汐和
【平面设计】心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