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20 与歌德同漫游:gap year可以消解少年之烦恼吗 | 沙仑的玫瑰

从莎士比亚的英国出发,途径波德莱尔的法国,特别栏目「沙仑的玫瑰」第三期,复旦大学外语学院的三位老师姜林静、陈杰和包慧怡转向了歌德的德国。你或许知道他是《少年维特之烦恼》《浮士德》等经典巨著的作者,但你是否了解过他从未停止“折腾”的人生?——年少成名,大学时代就被捧为天才作家;26岁跻身政界,进入“编制;做了十年公务员,又毅然告别体制生活,在37岁开启“gap year”,壮游意大利,完成自我教育。

这样看似随心所欲、尽在掌控的人生,实则有一段格外动荡的历史背景。歌德一生历经法国大革命爆发、美国独立战争、拿破仑崛起、神圣罗马帝国灭亡等重大事件,但奇怪的是,时局的动荡从未直接撼动他的文学创作。生活在一个无法预测的时代,歌德选择以在小说中虚化历史背景的方式,向世界和时间敞开,构建一种更加普遍的精神力量。

少年维特式的烦忧,迷人却也危险。成人礼之后的歌德,意识到需要不断以激情来刺激生命是一种病态,赤裸裸地投入这个世界,敢于行动和决断,才是生命力的体现——哪怕是漫无目的地玩耍和漫游。面对令人措手不及的封闭和保守,我们如何能像歌德一样,摆脱少年的感伤,却依然保有少年的冒险精神?

致净新生,敏感无惧。本期节目由妮维雅赞助播出。

【客座主播】
包慧怡,爱尔兰都柏林大学中世纪文学博士,复旦大学英文系副教授。著有《我坐在火山的最边缘》、文集《缮写室》等。
陈杰,索邦大学法语文学博士,复旦大学法语系副教授。著有《十七世纪法国的权力与文学》《法国古典主义诗剧批评本》。
姜林静,海德堡大学德语文学博士,复旦大学德文系副教授。研究方向:德语文学中的政治神学,德奥文学与古典音乐的关系。

【时间轴】
04:18 《少年维特之烦恼》一夜成名,带火全套歌德周边
17:15 "gap year"背后的壮游传统:人在漫游世界中完整
34:30 在乱世中倡导多元的“世界文学”,而不是民族主义的固步自封
44:06 晚期作品《亲和力》:人与人的亲疏能用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思路操控吗?
59:57 从《亲和力》中的爱情实验看西方“典雅爱情”的历史
61:52 典雅爱情的出现如何影响了婚姻制度和女性地位的发展
79:28 歌德的一万个业余爱好:“实用”和“专业”真的是最高效的选择吗?
87:28 歌德的人生启发我们,面临结构性的问题,不能等待结构自身的质变

【节目中提到的人名和作品】
人物
约翰·沃尔夫冈·冯·歌德(1749-1832),节目中提到他的作品如下:
小说《少年维特之烦恼》《威廉·迈斯特的学习时代》《亲和力》
散文《意大利游记》
诗剧《浮士德》
诗集《罗马哀歌》

乔治·戈登·拜伦(1788—1824),英国诗人,代表作《唐璜》。
约翰·济慈(1795-1821),英国诗人,代表作《夜莺》《希腊古瓮》。
米开朗基罗·博那罗蒂(1475-1564),意大利绘画家、雕塑家,代表作《大卫》《创世纪》。
约翰·约阿辛·温克尔曼(1717-1768),德意志考古学家、艺术史家,代表作《论古代艺术》。
弗里德里希·席勒(1759-1805),德国诗人、哲学家,代表作《论美书简》《论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》。
德西德里乌斯·伊拉斯谟(1466-1536),尼德兰人文主义思想家,代表作《愚人颂》,《基督教骑士手册》。
马丁·路德(1483-1546),德国宗教改革家,代表作《九十五条论纲》。
沙姆斯·哈菲兹(1315-1390),波斯诗人,代表作《诗颂集》。
爱德华·沃第尔·萨义德(1935-2003),巴勒斯坦文学理论家,代表作《知识分子论》《东方主义》。

其他作品
《玫瑰传奇》[法] 洛里斯的纪尧姆
《红与黑》[法] 司汤达

【出品人】蔡欣
【节目编辑】何润哲 Yixin
【后期制作】广岛乱
【视觉设计】孙晓曦 李旭照

alt tex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