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9 非虚构写作:生活的面孔、小说的眼睛和天真的心 | 袁凌&金理

近些年,“非虚构”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。不仅有聚焦外卖骑手现状的“爆款文”,也有“真实故事计划”等非虚构写作平台上“打动人心的原创真实故事”。无论是引发热议的特稿,还是素人的日常化表达,似乎都与我们切身相关。

这期节目我们邀请了著有多部非虚构作品的作家袁凌,以及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金理,从“非虚构热”说起,聊聊非虚构与虚构两种文类之间的“纠葛”。从新闻和小说“良性竞争”到非虚构“占领上风”,以小说为代表的文学创作是否真的已经无法回应现实?于是创作者需要转换视角,去寻找非虚构的可能性?

然而,广受赞誉的非虚构作品《扫地出门》的作者马修·德斯蒙德认为,自己在写作中受到“观察天才”——小说家们的影响最大。于是我们进一步发问:虚构还能为非虚构提供什么?一方面,“特稿腔”因追求类似小说的写作套路而忽视了对个体的关切;另一方面,带有文学“目光”的人物细节刻画,让特稿中受困于“算法”的外卖骑手更能为大众所感知。不难发现,非虚构与虚构其实在以不同的方式对这个时代发言,也面临着相似的表达困境。

【时间轴】
05:20 从新闻和小说“良性竞争”到非虚构“吞噬一切”
09:28《扫地出门》的作者表示其非虚构写作受到“观察天才”——小说家的启发
11:36 “写小说选材要严,开掘要深”,非虚构是虚构的基石
14:30 创作虚构作品可以脱离生活经验?实际上虚构需要更多的经验
21:00 当社会学介入非虚构写作,文学则成为附庸?
24:20 “特稿腔”:追求类似小说写作的套路,忽视对个体的真实关切
26:36 文学还能为非虚构提供什么:爆款文中可被读者感知的外卖骑手
30:57 何伟与《江城》:内化的外来者眼光与“天真的心”
51:30 文本之外的“非虚构作品”:抖音、快手等短视频里生活片段

【主持】
里维奇,媒体人、文学评论人。(微博ID:BeulahDong)

【嘉宾】
袁凌,作家。著有《生死课》《青苔不会消失》《寂静的孩子》等。
金理,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。著有《文学史视野中的现代名教批判》《青春梦与文学记忆》等。

【节目中提到的书】
《扫地出门》 [美]马修·德斯蒙德 著
《雾行者》路内 著
《弱者的武器》 [美]詹姆斯·C·斯科特 著
《江城》 [美]彼得·海斯勒 著

【本期嘉宾推荐图书】
金理推荐
《生死课》
袁凌 著
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0.11
“这本书能够让我看到一个活生生的人,看到他所生活的世界,很符合我对非虚构写作的期待。”

袁凌推荐
《夜晚的潜水艇》
陈春成 著
理想国|上海三联书店 2020.09
“虽然这是一部虚构作品,但是他的小说不像典型意义上的小说,更多是记录了他的通感、记忆和领悟的片段,穿插在一起组成了小说。”

【主理人】猫弟
【统筹&监制】Bake
【视觉设计】孙晓曦 甘信宇
【后期制作】陆佳杰

【音乐】上海复兴方案
片头 - Public Poet
片尾 - There and Then

【文字整理】阿索 drunkflea

【收听方式】
你可以在小宇宙App、网易云音乐、喜马拉雅、蜻蜓FM、荔枝FM、轻芒小程序,以及Apple Podcasts、Castro、Pocket Casts等泛用型播客客户端上找到我们,订阅收听「跳岛FM」。

【联系我们】
微信公众号:跳岛FM
微博@跳岛FM
邮箱:[email protected]